投资经典《巴菲特之道》(连载3)

公司首页     读书有道    巴菲特之道    投资经典《巴菲特之道》(连载3)

 

作者:罗伯特•哈格斯特朗

译者:杨天南


11岁的巴菲特宣布已经准备好投资他的第一只股票时,没有人感到意外。然而,当他宣布他的投资金额为120美元时,大家还是震惊了,(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钱,对一个11岁的孩子更是一笔巨款)。这些钱来自于他卖汽水、花生和杂志。他决定买入城市服务优先股,这是他父亲的爱股之一,他还说服了姐姐多丽丝加入。他们各自支付了114.75美元各买了三股。巴菲特已经下功夫研究了图表,并对这项投资信心满满。


那年夏天,股市在下跌,在6月份触及年度低点。这个两个年轻的小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股票下跌了30%,多丽丝天天来问巴菲特股票的损失情况,这让人有些崩溃。最后,当这只股票回升到40美元/股时,巴菲特将其卖出,终于赚了5美元。


随后发生的情况是,城市服务优先股不久飙便升至202美元/股,这令巴菲特懊恼不已。他计算了一下,除去佣金,他整整少赚了492美元。而此前,他用了五年时间去积攒那120美元,这样算下来,此次错失令他损失了二十年的工作所得。这是痛苦的一课,但最终非常有价值。


巴菲特发誓,首先,他再也不会被支付的成本所牵制。其次,他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蝇头小利。以他11岁的智慧头脑,巴菲特已经学会的投资中最为重要的一课——耐心。(这个重要的品质我们将在第七章中展开讨论。)


1942年,巴菲特12岁,他父亲被选为国会议员,全家搬到首都华盛顿。环境的变化令年轻的巴菲特难以适应,他非常思念家乡的氛围,于是他返回奥马哈,与爷爷和爱丽丝姑姑一起生活。但第二年,1943年,巴菲特与首都华盛顿之间有了另一种缘分。


证券公司里没有了熟人,渐渐地巴菲特的兴趣从股市转向了小实体创业。13岁时,他跑两条送报路线,分别投送《华盛顿邮报》和《华盛顿时代先驱报》。在伍德罗·威尔逊高中,他结识了小伙伴唐·丹利,这个小伙伴迅速点燃了巴菲特赚钱的热情。两人一起凑了25美元,买了一台二手翻新的弹球机,巴菲特说服了当地一家理发师,将机器放在他的理发店里,赚了钱分给对方一半。第一天的运营结束后,他们发现这第一台机器里竟然有4美元硬币的收入。他们很快将业务扩大到七台的规模,不久巴菲特每周可以拿50美元回家了。


在巴菲特高中毕业之时,经历各种努力,他已经积累了9000美元的财富。他立即宣布,他看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要上大学,因为这将干扰他的商业计划。他父亲否定了他的想法,秋天到来的时候,巴菲特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。尽管沃顿商学院以商务和金融闻名,但巴菲特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,他回忆到:“我好像在那里没有学到太多东西。”(13)沃顿强调的是商务理论的方面较多,而巴菲特感兴趣的是实操层面——如何赚钱!两年之后(1947~1949),他转学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,一年修完了14门功课。1950年毕业,那时他还不满20岁。


回到奥马哈,巴菲特又有了与股市的联系。他开始从经纪人那里搜集信息、订阅报刊杂志、重新开始画股价图表,并学习股市技术分析的书籍。他使用麦吉点数分析系统和其他能找到的系统,试图发现哪一个技术手段真的有用。一天,他在当地图书馆阅览,发现了刚出版的本杰明·格雷厄姆的新书《聪明的投资人》,他描述当年的情景:“就像看到了一道光!”


格雷厄姆与大卫·多德合著的《证券分析》(1934年出版)对于求知若渴的巴菲特而言,如逢甘霖,他离开奥马哈前往纽约,加入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。格雷厄姆教会了他懂得公司内在价值的重要性。他相信,那些准确计算价值、并以低于其的价格买入的投资者终在市场上将获利。这个数学的方式令巴菲特热衷于数字。


格雷厄姆的班上有20名学生,很多人年龄比巴菲特大,有几个在华尔街工作。晚上,这些华尔街工资的人们在格老的班上议论哪只股票大大低估,第二天,他们在班上就买入前一天晚上议论的对象,然后获利。


很快,巴菲特就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学生,每当格雷厄姆发问,甚至问题还没有说完,巴菲特就已经举起了手。和瑞克·卡尼夫一起创建红杉基金的比尔·鲁安也在同一个班级,他说在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之间有着瞬间的化学反应般的默契,而其他的同学们基本上是观众(15)。巴菲特的最终成绩是A+,这是格雷厄姆执教22年以来给出的第一个A+


在哥伦比亚毕业之后,巴菲特向格雷厄姆的公司申请一个工作职位,但没有得到。刚开始巴菲特稍感意外,但随后被告知,公司将优先考虑那些在华尔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犹太裔的分析师。于是,巴菲特返回故乡奥马哈,加入了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,他旗开得胜,热心地推荐那些符合格雷厄姆价值标准的股票。同事,他继续保持着与格雷厄姆的联系,将一个个股票心得发给老师。1954年,格雷厄姆打来电话说,宗教的障碍被取消了,现在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有个位置,如果巴菲特感兴趣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原因来上班。巴菲特二话没说,登上第二天的飞机,直飞纽约。


在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工作期间,巴菲特完全沉浸导师的投资理论中。除了巴菲特之外,公司还雇佣了沃尔特·施洛斯、汤姆·纳普、比尔·鲁安,都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人物。


对于巴菲特而言,格雷厄姆不仅仅是导师。作家罗杰·洛温斯坦写到:“格雷厄姆是第一个证明挑选股票可以有可靠的理论方式的人,而在此之前,它就是像赌博一样的伪科学。股票市场就像一个奇幻的、令人禁足的城市,而格雷厄姆是提供这个城市地图的第一人。”(16)自从11岁第一次买了城市服务优先股,巴菲特花了生命中一半的时间研究股市的未解之谜,现在他终于得到了答案。


《滚雪球》的作者爱丽丝·施罗德写到:“巴菲特的反应就像一个一生都呆在山洞里的人,忽然有朝一日走出山洞,在阳光下眨着眼,第一次看清这世界。”巴菲特最初认为“股票就是一张张可供交易的纸片,现在,他知道股票是其背后真实企业价值的代表符号。”(17


1956年,在巴菲特来到纽约两年之后,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解散了,61岁的格雷厄姆决定退休。巴菲特再一次回答家乡奥马哈,怀揣着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投资知识,以及家庭的金融背景、朋友们的支持,他成立了投资合伙企业,这一年他25岁。


2016年6月5日 06:38
浏览量:0
收藏